在中小企业促进园一楼大厅,宣传板上详细地列出了在孵企业和毕业企业的介绍。
从“创业意识”“创业项目”,再到发展成中小企业,园区通过“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一体化的科技创业孵化链条,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差异化服务,让一粒粒种子,成长为一棵棵大树。
截至去年年底,园区累计毕业企业38家,其中21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现有在孵企业90家,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新材料、医疗器械、硬质合金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聚集,解决就业人员数量达到3488人。
日前,该孵化园顺利复核为省级创业孵化基地。
提供一对一个性化辅导
中小企业促进园由株洲高科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运营,成立于2003年,主要提供创新、创业类企业服务。
“中小企业创立之初,就如同一粒种子,需要专业的培育。”公司副总经理刘飞介绍,入驻孵化园后,公司全程进行孵化和服务,直至企业成长为一棵大树。
记者看到,园区内办公场地、标准厂房、公共空间齐备,为初创型企业节省成本投入。刘飞介绍,园区还与19家中介服务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为园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金融、法律等服务。
此外,园区还建立了由天使投资人、成功企业家、资深管理者、技术专家、市场营销专家、大学教授等组成的16人创业导师队伍,针对创业政策、经济形势等问题,组织相关领域的导师,为在孵企业创业者们进行培训。截至目前,已举办了各类培训30多场次。针对企业战略规划、创业资金筹措、创业机会识别等具体问题,高科企业孵化器每次分专题组织部分企业和导师开展专题沙龙活动,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近三年来,共举办小型沙龙活动20场次,有近60家企业参与。
刘飞介绍,园区内的每一位导师,都有自己重点辅导的企业,为辅导企业提供一对一个性化辅导,助推入驻园区企业顺利成长。
设立孵化资金,向31家企业发放孵化资金1000万元
资金,是助推企业成长的关键因素。
2012年,高科企业孵化器自设500万元的科技成果孵化资金,采取有偿使用的方式,为在孵企业提供5万—200万元的孵化资金,有效缓解企业发展资金需求。
“整合银行、基金、担保公司、股交所等社会资源,提供小额贷款、短期拆借、股权投资等金融服务产品,搭建了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刘飞介绍,通过这一金融服务体系,企业在初创期能得到孵化资金、小额贷款等服务;在成长期,则可享受风险投资、银行、担保等服务;在壮大期,孵化器还将为入孵企业提供登录“新三板”、地方股权交易市场等服务。
近三年,共向31家创业企业发放孵化资金累计1000余万元。
此外,高科企业孵化器还与科技银行建立了合作关系,积极向资金供给方推荐高成长企业或优质项目,帮助在孵企业获得资金支持。2013年以来,在高科孵化器的支持下,共有49家在孵企业累计获得科技银行贷款2070万元。
38家毕业企业中,有21家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3家企业挂牌“新三板”
湖南中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永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华信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三家企业成功挂牌新三板;
株洲科锐硬质合金股份有限公司、湖南远见视觉科技有限公司、株洲科力特新材料有限公司,在区域性资本市场挂牌成功。
这些“株洲牌”企业,均毕业于该园区。
“2016年,中小企业促进园实现工业总产值5亿元,上缴税金3000余万元。”刘飞告诉记者,正是通过“保姆式”的孵化模式,园区才创取得了诸多孵化成果。
在高科企业孵化器的积极推动和支持下,在孵企业中有40家已申请专利71件,并协助企业引进技术专利30多项,交易金额达200多万元;38家毕业企业中,株洲三特环保节能有限公司等21家企业,已成功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近三年来,园区还组织湖南工业大学、湘潭大学等近10家高校和科研院所,来园区开展产学研和科技创新研讨会20多场次,为在孵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共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30多项,协助开发新产品20多种,共帮助35家企业申报各级各类科技项目50项,企业获得政策性扶持资金近4000万元。
(株洲日报记者 刘芳 通讯员 叶云轩)
刘啓正在调试vr地图。 株洲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谭浩瀚 摄
怎样看地图,才是正确的姿势?
坐在家里,你可以从高空中俯视株洲的大好风光,你也可以“点进”神农公园里赏蔷薇……90后大学生刘啓说,“除了看平面地图,搜电子地图、街景地图外,360度的全景地图,让很多人在未曾感受过的世界沉浸。”
刘啓认为,真正“抵达用户内心”的地图,应该是除了提供到达目的地的路线外,还能展示目的地的特色及增值服务。
去年,刘啓把梦想蓝图变成创业计划,入驻中小企业促进园,开始创造她的“视觉全景地图”。
外语系“软妹子”,做vr+地图
刘啓是湖南工业大学外语系大四学生,喜欢旅游,每到一个新的城市,都会先买一张城市地图,研究一下当地的衣食住行。
但是在网络上看到的图片,其实不少都是“图骗”。“淘宝曾都推出了虚拟购物,来增加顾客的购物体验感,。所以,客户的现场体验感,也是未来实体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刘啓认为,可以借助“互联网+”的热度,将vr技术应用到地图上,让市民能够更加全面、直观的感受城市的建设。
去年3月,刘啓与几个同学一起,将该想法变成创业计划书,参加了株洲市大学生创业大赛,并获得三等奖,吸引了不少关注的目光。
“当时,位于中小企业促进园的智尚公司,正在做‘智慧株洲’的项目,我们的vr地图正好与符合他们的理念。”刘啓成功入驻孵化园,并得到创业导师的指导。去年7月,正式成立公司。
全景看株洲
与其他全景地图不一样,刘啓的vr地图,不仅能360度看目标,还能“走进去”探探究竟。
“在地图上搜索声色艺术工厂,从大门进去,可以去吧台,再往里面走,就可以看到汇演大厅,往左走是楼梯,可去到二楼的创客空间。”刘啓在电脑上简单地演示,仿佛在现场向记者介绍。
与一般的拍摄相比,vr地图拍摄更具有挑战性。刘啓说,“同一处的照片,可能要拍近百张照片,才能后期处理成一处360度全方位的vr地图。”
如今,在株洲,不仅能使用刘啓的vr地图逛神农公园,还能看房、看酒店、看写字楼、看众创空间。
“vr地图适用于各个行业,可以与房地产开发商合作,开展看房买房活动,也可以与城市旅游相结合,分享吃喝玩乐攻略。”刘啓介绍,目前,vr地图以株洲为主体。等量大后,则会产生集群效应,可以用vr地图看整个株洲。
对于创业来说,刘啓也不清楚自己到底会走到哪,“一旦决定了,就会付出百分的努力,制定目标,奋力出击。”从创业初期到现在,还不到一年时间,合作伙伴有离开的,也有新加入的。刘啓都抱有开放的态度,“只要想把事情做好,都可以加入。”
(株洲日报记者 刘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