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规模化猪场生产母猪淘汰原因分析
母猪的繁殖能力直接影响到母猪的使用年数,进而影响到养猪场的经济效益。规模化养猪场的母猪淘汰分为两大原因,一是正常淘汰,二是异常淘汰。其中异常淘汰占据很大的比例,对猪场造成非常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生产者应当采取对母猪淘汰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异常淘汰的比重。
1 母猪淘汰的类型研究分析
笔者于 2017 年对广西玉林市博白县某猪场的 1300 头母猪进行了分析,其中共淘汰掉 504 母猪,均有详细的记录。经过调研发现,该猪场 2017 年母猪淘汰率为 38%(504/1300)。从淘汰原因来分析,异常淘汰占主要原因。
2 母猪淘汰的原因
2.1 正常淘汰
正常淘汰指的因为母猪的高胎龄(6 胎以上)和生产能力低下而对母猪进行淘汰,这是保证母猪繁殖和使用的基础。一般而言,母猪在生产第五胎到第六胎时到达产子的最高峰,之后产仔率逐渐下降。养猪场应当对高龄的母猪进行及时的淘汰,因为高龄母猪容易出现死胎以及畸形胎等一序列的状况。所以及时淘汰高龄母猪是非常有必要的。
2.2 异常淘汰
所谓异常淘汰是指因为繁殖能力有障碍、子宫内膜炎、肢体病以及诸多原因引发的淘汰。从上图所列的表格可以看出,异常淘汰占据该猪场母猪淘汰的很大比例。如果采取一定的措施,可以减少这一状况的发生。造成异常淘汰的原因多种多样,最主要的是以下几种;
2.3 繁殖障碍
因繁殖障碍淘汰的母猪仅次于高胎龄,同时是该猪场母猪异常淘汰的第一大原因。主要是因为母猪在繁殖时,受环境或者是疾病的影响,造成流产、早产或者产死胎、畸形胎等状况。包括病毒性的病原,例如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细小病毒、乙脑病毒等。还有一些细菌性的病原,例如链球菌、衣原体、布鲁式菌等。另外,母猪饲料中的营养不足或者营养过剩也会造成母猪成熟发育较晚的情况。以上种种原因都是属于母猪繁殖性障碍的范畴。
2.4 肢蹄病
除了繁殖性疾病以外,肢体病也是造成母猪淘汰的一大因素。母猪肢蹄病的发生有很多的原因,例如营养跟不上、饲料发生霉变、环境卫生不达标、猪栏建造不合理等。具体的表现就是脚软、脚痛或者是脚肿。目前规模化的猪场大多是围栏饲养的方式,大多数采用水泥地面和金属栏杆,对猪蹄磨损很大。母猪活动量小也会加重肢蹄病的病情,如果能将母猪进行散养,情况会大大的好转。另外,季节的变化也会对母猪的蹄壳有一定的影响,比如说进入冬季,由于气温的降低,猪蹄容易变脆出现裂纹的状况,而在炎热的夏季,由于温度过高母猪不爱进食,营养摄入过少使得猪蹄壳角质变薄。
2.5 母猪死亡
母猪的死亡也会造成母猪的异常淘汰,是所有的养猪场都要面临的一大现实问题。生产过程中,造成母猪死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缺水、药物引产、温度湿度过高、进食量太少、胃溃疡等等。因此在平时喂养过程中应当多加注意观察,管理好圈舍、及时对病猪死猪进行更换、提高管理水平,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减少母猪的非正常死亡率。
2.6 导致丧失价值的其他因素
有的母猪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或者肺病,或者是传染性的疾病,经过各种治疗之后,效果不明显、容易出现病情反复,这时就要对已经失去价值的母猪进行淘汰。哪怕是处于青年状态的母猪,也要及时进行淘汰,以及时止损。再就是有的母猪会有泌乳方面的问题,包括产后没有乳汁、乳汁过少,或者患有乳房炎症,对于这类产能较低的母猪,应当及时淘汰。
3 降低母猪淘汰率的一些对策
3.1 加强喂养
加强喂养管理是降低母猪淘汰率的一项重要举措,根据每一阶段母猪生长的特点来搭配不同的饲料进行科学合理的喂养,适当地添加青草等新鲜饲料。对猪舍及时打扫卫生,每天定时通风散气,在冬季时猪舍要做好驱寒工作,夏季时做好降温降暑工作。要严格控制饲料的品质,对于过期的霉烂的饲料一定要筛查出去,减少母猪得病的几率。
3.2 严格挑选母猪和后备母猪
严格地挑选符合条件的生产母猪和后备母猪,可以保持养猪场母猪群合理的结构,进而减少母猪的数目,提高养猪场的效益。在挑选后备猪的时候,不可盲目选择,一定考虑其父母种猪的繁殖能力如何。一定要避开先天性性功能发育不全的种猪,减少因此而造成母猪发情受孕不成功的情况。
3.3 加强饲养员的培训
规模化的养猪场应该选用经验较为丰富而且有责任心的饲养员,同时定期对饲养员进行培训,不断增强饲养员的专业知识,做到对猪群科学合理的喂养。加强饲养员的管理,要求其在喂养过程中多注意、多观察,及时发现母猪的异常情况,做好对病猪的治疗和淘汰工作。要求饲养员在日常的生产时做好笔记,在养猪场母猪淘汰率过高时,对记录进行调查,从中分析原因并且及时的采取有效的对策。
总之,母猪是猪场日常生产的基础,一个猪场母猪的淘汰率是猪场猪群健康状态的展现,同时了体现了猪场生产经营者的管理理念。在日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当及时分析母猪淘汰尤其是异常淘汰的原因,并制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只有这样,才会切实减少猪场的损失,从而提高经济效益。